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
文|谢九
一生偏爱存钱的全国国人,储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人均去年的储蓄超万全国人均存款额首次超过了10万元。如果以一个三口之家计算,款达意味着家庭存款超过30万元,全国才算勉强达到了平均水平。人均
按照央行发布的储蓄超万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,去年全国住户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4.26万亿元。款达结合统计局的全国数据,2023年年底,人均我国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7万亿元。储蓄超万这就意味着,款达去年年底,全国我国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了151万亿元,人均对应14亿的储蓄超万人口总数,我国人均存款余额为10.7万元左右。
按照全国不同省市排名来看,北京和上海遥遥领先,北京的住户人均存款款32.5万元,上海的人均存款25万元。如果以三口之家来计算,北京的家庭平均存款几乎接近100万元,上海家庭平均存款75万元。对于京沪两地人民,如果达不到这个存款水平,就算是拖了帝都和魔都的后腿。
《三十而已》剧照
中国民众一向偏爱存钱,最近几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。在疫情爆发之前,我国居民每年新增存款大概为8万亿元上下,但是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,居民新增存款迅速突破10万亿元大关,尤其是2022年,当年新增存款更是接近18万亿元,同比猛增了80%。到了2024年,新增存款速度虽然有所放缓,但也依然保持在绝对高位,去年的人均存款更是首次突破了10万元。
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,当前经济增速放缓,为什么民众的存款还可以高速增长,人均存款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?普通人的存款到底从何而来?
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民众的存款还能够保持增长,更多还是靠节衣缩食得来。以2024年的数据来看,去年我国住户人均存款同比增长超过了10%,但是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.3%。存款速度远超正常收入,这就意味着,对大部分普通民众而言,存款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压缩开支得来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,印证了民众消费水平的降低。从2019年到2024年,我国的社消增速从8%一路放缓至3.5%。这显示出民众的消费越来越节省。以此来看,民众存款年年增长,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消费降级来实现。
《凪的新生活》剧照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人均存款越来越多,意味着财富积累越来越丰厚,将来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,对个人而言当然意味着好事。不过,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做合成谬误,大意是说,对于个体有利的选择,对于整体可能并没有好处。比如一个人在戏院里踮起脚看戏,可以让自己看得更清楚,但如果每个人都踮起脚来,这种好处就消失了,而且每个人都会看得很累。
一个人存钱可以增加自己的财富,但是当所有人都开始存钱而不消费,反过来就削弱了消费需求,最终对整体经济形成拖累。
由于存款规模越来越大,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越来越突出,我国最近几年开始加速降息,利率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。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,刺激经济增长,同时,也是希望低利率能够挤出银行存款,让民众减少存钱,增加消费。
《最爱女人购物狂》剧照
从最新的存款利率来看,目前国有大行的3年和5年期的存款利率下降到只有1.5%左右,对于储户而言,这样的利率已经相当鸡肋。按照央行的表述,我国的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。
随着我国进入史无前例的低利率时代,对于偏爱存钱的国人而言,现在就将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挑战,那就是手上的资金到底还要不要存在银行?
在低利率的打压之下,从去年开始,我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存款分流的迹象。2024年的存款虽然创出新高,人均超过10万元,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已经明显放缓,2022年和2023年,我国居民新增存款分别为18万元和17万元,但是2024年的新增存款只有14万元,虽然依然保持增长,但是增速显著放缓。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如果不将钱存进银行,钱又可以放在何处呢?
《都挺好》剧照
从去年来看,在低利率的挤压之下,普通民众的存款主要分流到了理财市场。2024年,国内理财市场的规模增长了3万多亿元,增长了12%。这显示出,由于存款利率实在太低,普通民众不得不重新拥抱风险略高,但收益也略高的理财产品。
2022年,我国理财市场开始实施资管新规,理财产品不能再承诺保本保收益,理财规模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出现萎缩。进入2024年之后,随着存款利率屡创新低,理财市场的收益率优势开始凸显, 2024年,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2.65%,虽然并不算高,但和存款相比大概有1个百分点的优势。在当前低利率背景下,这足以吸引很多普通民众将存款转移过来。2024年的理财规模开始重新增长,全年接近30万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
除了低风险的理财产品,还有部分民众铤而走险,将银行存款投向了股市。2024年,A 股市场新开户数将近2500万户,增长了17%。原因在于,由于存款利率实在太低,加上去年9月份A股突然爆发一波行情,吸引了部分资金进入股市一搏。
《都挺好》剧照
不过,无论是理财还是股市对存款的分流,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国人存钱的主旋律。国人根深蒂固的存钱偏好,深层原因在于骨子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。只要这种安全感不消失,将来存款利率即使降到更低,存款规模还是会继续增长。
去年的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,这只是一个开始,将来的数字还会更高。不过,由于国人的存款不是靠高收入得来,而是靠挤压消费换来,本质上是牺牲今天的生活质量换取明天的安全保障。所以,存款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。